春节 | 看看中国传统春节,都在忙什么
20-05-06

春节 | 看看中国传统春节,都在忙什么

| 春节



1609985023378933.png






季节

总是随着年轮的辗转循环往复

如同那些光阴里爱不释手的花事

1609985051622549.jpg



小寒过去了

大寒接踵而至

而农历一年也到了尾声



1609985123299436.jpg



大寒节气

与农历岁末的时间相重合

这时

人们已经开始忙着辞旧迎新

到处洋溢着节日的祥和喜庆气氛

处处流淌着

中国传统文化浓郁醇厚的韵味


1609985162921814.jpg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小寒过后的第十二天

即是腊月二十三

又称小年夜


从小年开始人们正式步入忙年

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团聚即将到来

赶集备年货、

扫尘洁物、

写春联、

准备鸡鸭鱼肉各种年肴

全家人为此欣欣然忙碌奔波

为生活的仪式感开始操持……



1609985185245291.jpg




按照中国传统到了腊月二十三,至此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


进了腊月二十三的每天都有说法:

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1609985203188208.jpg







祭灶


腊月二十三
阳历2020年1月17日
大寒来临前3天
又称小年夜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
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

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
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
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1609985247301564.jpg



祭灶的风俗
由来甚久
灶君
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传统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我国古代奉祀的灶神
即是火神祝融

《礼记·礼器疏》:
『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认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报告的事
在晋代早已有之

1609985275255443.jpg



古时几乎家家灶间设有"灶王爷"神位,称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唐代《辇下岁时记》中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1609985307682002.jpg

祭灶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令小儿尝。

在祭灶时,用饴糖涂灶神之口,以求『上天言好事』;
(古代的饴糖,或称胶牙饧,或称灶糖,又称关东糖。)

入腊之后,街市便有卖用麦糖制成的糖瓜、糖葫芦、糖元宝、芝麻糖、蓼花等。


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敲竹歌噪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



1609985344482838.jpg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清嘉录》载:“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清诗人周宗泰《姑苏竹枝词·跳灶神》云:“又是残冬急景催,街头财马店齐开。灶神人媚将人媚,毕竟钱从囊底来。”


人们要“跳灶王”主要是讨好灶神,保佑来年赐福。



腊月二十四


阳历2020年1月18日
大寒来临前2天
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1609985376153325.jpg




春联来历

塾中先生不甘贫,书写春联卖斯文。当众挥毫显身手,自夸笔力胜右军。据《宋史·蜀世家》载:后蜀主孟昶(chǎng)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宋代春联仍称『桃符』,但联语则不限写于桃符,而多贴于楹柱,称为『楹联』;且用粉红笺写出,称为『春贴纸』。


据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观。』由于朱元璋的提倡才使『桃符』改称并真正成为『春联』。



清代《燕京岁时记》载:『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腊月间,私塾先生写春联卖,乃是常见的事。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春联》中说:『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幅幅卖斯文。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连上学儿童也来卖春联了。




扫尘


宋朝的《梦粱录.除夜》曾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尘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

1609985414724002.jpg
扫尘

《吕氏春秋》也曾提到过,扫尘的习俗最早是在饶舜时期。当时的扫尘比较简单,就是用稻草,把房顶的蜘蛛网或者灰尘弄赶紧就可以了。根据文字的意思,扫尘就是扫除灰尘。在春节的传统习俗中,扫尘就是打扫屋子或者家具的灰尘等。对于扫尘,各地的说法不一,最明显的就是北方喜欢叫做“扫房”,南方喜欢叫做“扫屋”,但都是扫尘的俗称。一般情况下,过年前最忙的就是扫尘。

古代有句民谣,叫做“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代,早的从腊八开始,晚的从腊月的二十四,就要开始着手年货了。而扫尘,就是准备过新年的第一件“大事”。按照古代民间的说法,因为语言发音的缘故。“尘”的谐音是“陈”,“扫尘”即“扫陈”,寓意“扫陈迎新”,把“晦气扫出迎来运气”。




二十五糊窗户

古代的民居基本上都是带着窗棂líng的。窗棂都会贴上质量比较高的宣纸来进行保暖、防风,窗户被窗棂分成了数量众多的小格子,通常一片宣纸就能占住数十个小格子。



1609985438232353.jpg



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是通过在房间里烧火做饭的办法取暖。因此,一年下来,不但前一年用上好的纸张糊过的窗户被弄得尘土飞扬,就连所有房屋的顶棚也都被熏很黑。

1609985464980248.jpg



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四扫完的房子,也就是没有了蜘蛛网和尘土而已,这个时间就需要每年对其进行更换,经年累月之下就形成了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进行糊窗户的风俗。


1609985482748689.jpg


除此之外

江南水乡在腊月二十五日夜初更,也有家家烧火盆的习俗。


1609985505348604.jpg


春前五日夜初更,排门燃火如昼晴。儿孙围坐鸡犬忙,迎得来岁好收成。南宋范成大《烧火盆》诗云:『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大家薪乾胜豆秸,小家带叶烧生柴。青烟满城天半白,栖鸟惊啼飞磔zhé格。儿孙围坐犬鸡忙,邻曲欢笑遥相望。黄宫气应才两月,岁阴犹骄风栗烈。将迎阳艳作好春,正要火盆坐暖热。』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民间谚语称: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家里人口较多,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之类的。终于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买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起开始置办年货。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赶年集”,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

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1609985543259436.jpg



贴春联

1609985563653628.jpg
《新年吉庆大发财源》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新年吉庆大发财源》描绘这一天一大户人家全家老少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小伙子们忙上忙下地贴春联,左侧案子上,一个小伙子正在往春联背面糊糨子,准备张贴在门上,另一个小伙子站在凳子上挂门笺……




二十九 ,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


1609985599956320.jpg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
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

那么今年为大月,腊月二十九的次日便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二十九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1609985648932474.jpg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除夕

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
大年三十,而十二月小月时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九暝。



1609985677697807.jpg

除夕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
除夕即"月穷岁尽",
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1609985742415442.jpg
宋 佚名 大傩图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nuó"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还有这一个最重要的年俗——守岁
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1609985807737707.jpg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1609985836344713.jpg


大寒岁底庆团圆
新年即将到来
此刻
那种生长在灵魂深处
对回家的迫切
重新涌来


1609985857852193.jpg


暖榻与新被,只待游子归

车票的那头便是家的牵挂
它总在执着地坚守着
无论你飘零到何处
总有家人
——如同集艺花传
在你生命的根部,一直在坚守等候,盼你回家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集艺·花传

常规课程链接




【厦门】


1588729769684824.jpg


教室地址:

厦门市思明区仙岳路569号902室

课程时间:一/



课程热线:0592-5992081

风信子老师:13859909608








集艺·花传

专注中华花艺的推广与传承。

让我们从每次的创作中播种,

期待中华花艺开花结果,

薪传不辍……




13806073618